为成国防事,奉献何所求(三等奖)

作者: 2018-07-09 来源:
放大 缩小
     为成国防事,奉献何所求

      成都分院     王琦锋

    潜心科研 深耕40余年的探索者付承毓是一位朴实无华的科研工作者,岁月的痕迹刻在他清瘦的脸颊上,眉宇间透着学者的从容和睿智。

1972年,付承毓作为上山下乡的知青,被分配到当时地处大邑县雾山地区的光电所支援三线建设,在光电所一待就是41年。41年间,付承毓从一线镗工做起,从科研试制加工技术工人,成长为一名在我国光电工程领域知名的科学家,其好学与敬业自不待言。文革结束后,他读完了大学课程回到所里,在交通不便、物资贫乏的雾山地区,付承毓及其所属的科研团队克服了缺乏技术资料等种种不利条件,潜心科研,完成了我国第四代经纬仪的代表——778光电经纬仪,它标志我国光电跟踪测量设备跻身世界先进水平。随后,778的相关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于多种光电设备,为90年代末我国高精度光电跟踪经纬仪由进口向出口的历史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我国最早开展激光光束控制技术应用研究的一批科研人员,付承毓和他的团队获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相关科研设备的研制奠定了我国在国际相关领域的战略地位。

90年代,付承毓两次赴德国学习和工作。德国发达的技术条件和优越的实验设备让他感叹不已。然而,当德国研究机构以数十倍于他当时收入的待遇邀请他留在德国工作时,他婉言谢绝了。“德国提供的条件的确很吸引人,然而在那里,我始终是寄人篱下的‘打工者’,而在中国,我还能够为我自己的国家做一些事情。这两种感受是不一样的。”回国后,付承毓将国外最先进的DSP技术(数字控制技术)引进到光束控制系统的研究中,实现了从模拟控制技术到数字控制技术的转变。

  进入2000年以后,付承毓承担了多项863高技术领域光束控制技术方向预研及重大专项方面的课题,无论是单元技术、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到大型外场试验、样机设计以及后期形成装备,都留下付承毓辛勤的身影。用他的话说,“组织需要我做什么,说明我还有这个能力,我很乐于听从组织的安排”。出于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性质,许多科研成果需要在外场进行试验验证。为了实现完美的试验结果,作为副总工程师的他常常与他的团队满怀豪情深入沙漠戈壁,一待就是几个月,在试验与分析、分析与改进、改进与试验中摸索前行。大漠戈壁的烈日黄沙中诉说了一名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博大情怀。

外场试验任务的繁重、时间的紧迫、使命的光荣、工作的艰辛酷似一副无形的重担压在每一个人身上。同时又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将大家的心紧紧系在一起,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共同奋斗,别无他念。为等待有利的试验时机,付承毓时常从早晨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中午累了就席地和衣而睡,醒来后接着工作。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付承毓却有着十分乐观的情绪,他常常即兴赋诗,鼓励有些许苦闷情绪的青年科研人员。2010年,付承毓在渺无人烟的大漠戈壁连续奋战了4昼夜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大漠战春秋,光阴荏苒流。时急催作业,任重断乡愁。苦辣无暇问,酸甜心自留。为成国防事,奉献何所求。”这正是对以付承毓为代表的外场试验作业队的精神写照,也是成百上千位默默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的缩影。

  以身作则,促进开拓创新局面的发展者作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付承毓深知创新才是科研院所的核心竞争力。他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勇担风险的创新精神,让创新者面临最小的心理压力和挫折感,发挥聪明才智和想象力,通过创新努力和团队合作实现个人价值,展现集体智慧。

为了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他经常鼓励青年人勇于开拓,努力拼搏,不断创新。他说,“或许,你今天开拓的只是一条涓涓小溪,只能承载春归的花片静静地流淌,但谁又敢说,明天它不会成为大江大河,承载着千帆启航,驶向浩瀚的大海……”

每次试验过后,他带领团队静心总结,寻求事物的内在规律;每当遇到挫折,不是先追究责任,怨天尤人,而是发掘有效解决途径,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最终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历次外场试验任务,实现本学科领域相关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培养人才 推动光束控制技术发展的传承者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上世纪末开始他尽其所知,倾其所识,以热切期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胸怀,授人以渔,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博研究生。他对青年人给予充分信任,放手让他们承担重要科研任务,展现自己的才华。

他秉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素养与经验,挖掘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激情与潜力,承上启下,为实现创新跨越和持续发展不懈努力。他和他的团队,在工作中刻苦专研,在技术上追求极致,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

在他多年的悉心栽培和指导下,他的学生中有多名已成为光束控制领域的技术骨干,并涌现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优秀青年专家、重大课题负责人等,其中1位更是在国内光电领域有较大影响,作为量子通讯技术的核心专家被凤凰网等知名媒体广为关注。

能文能“武” 多才多艺的“人文”科学家科学家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严谨而不苟言笑的,而付承毓却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写诗、作画、摄影、旅游。他周围的同事都亲切地称之为“诗人”科学家。他热爱生活,酷爱大自然。在科研工作之余,常流连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从中获取创新的启迪与灵感。

面对浩瀚的星空,他曾感慨:“回望人寰,千秋万代,一划流星线。人生何短,更当精彩呈现。”他凭借其独有的人格魅力,于自然中透射出内在的气质,油然而生的自信,影响了很多年轻人,很多人成为了他的“粉丝”。他用丰富的经验、全局的观念、大度的胸怀、创新的思维鼓舞大家在科研道路上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在付承毓的科研生涯中,科研已融入生活,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展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他将一如既往地前行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努力实践习总书记对中科院“四个率先”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争当改革先锋、服务‘两个跨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放飞光电梦想,创造美好明天!

附件: